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问询函,并于10月1日发布回复公告,对经营业绩下滑、子公司星能懋业、存货跌价准备、长账龄应收账款、存贷余额以及预付款项等多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经营业绩下滑:多因素致营收净利双降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海目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5.25亿元、16.64亿元,同比下滑5.82%、30.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 -1.63亿元、 -7.08亿元,均由盈转亏,净利润同比减少4.85亿元、8.6亿元。
从客户情况看,2024年度与2025年上半年前十大客户销售额占比整体稳定,但客户变动较大。公司销售订单受下游客户产能规划及投资节奏影响,同时2023 - 2024年上半年锂电和光伏行业供需矛盾升级,导致前十大客户及交易金额变动。
2024年第四季度毛利率显著低于其他季度,主要因行业周期性供需失衡、竞争压力致订单质量不高,部分战略性低价接单,且客户验收意愿减弱,交付验收周期延长,安装调试成本增加。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毛利率变动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差异,主要源于行业结构占比不同、光伏行业收入降幅大以及动力电池设备毛利率下滑等。
子公司星能懋业:业务布局与发展规划明晰
海目星于2023年8月设立星能懋业,聚焦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的湿法、电镀及激光设备。2025年1月增资扩股后,公司持股降至64.2%。2023 - 2025年上半年,星能懋业营收分别为0元、0元、1014.77万元,期末净资产分别为498.80万元、911.72万元、 -1269.57万元。
以星能懋业为主体开展新业务具有合理性,因与现有光伏业务在技术路径等方面差异大,且不存在上市公司让渡资产或订单情形。增资扩股价格公允,引入相关人员是为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因行业不确定性未设置考核业绩,但设置了留任服务期。星能懋业竞争优势在于核心人才和自研技术储备,商业化进程短期承压、长期向好,预计2027 - 2028年实现盈利。海目星拟向其提供不超1亿元财务资助,主要用于业务拓展和日常经营,不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流动性。
存货与账款:结构变动与风险分析
报告期末,海目星存货余额52.78亿元,较期初增长23.38%,存货跌价损失发生额4.01亿元,大幅增加。存货余额增长与在手订单增加匹配,期后结转正常。对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定制化产品的合同签订、收款、验收及跌价准备计提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无订单库存减值测试及跌价准备计提合理,存货盘点账实基本相符,发出商品存放地与客户经营地基本匹配。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1.72亿元,1 - 2年和2 - 3年账龄余额较期初显著增长。1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前十大欠款方与公司无关联关系,合同具备商业实质,产品已实际使用,超信用期未回款主要受下游行业景气度及客户资金安排影响,不存在放宽信用期刺激销售情形。前十大应收账款欠款方期末余额与前十大客户销售情况基本匹配。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客户均因财务状况恶化,全额计提坏账具有合理性,且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存贷与预付款:资金运作与业务匹配
报告期末,公司银行存款余额13.4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08亿元、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3.17亿元,短期借款19.07亿元、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4.5亿元、长期借款14.59亿元。借款同比虽有下降但整体规模仍大,主要因公司资金密集型行业特点、收款与付款时间间隔以及票据贴现借款列报调整等。存款与利息收入匹配,部分大额存单在报告期内质押用于开具商业汇票等,报告期后无新增质押。
报告期末预付长期款余额2.02亿元,较期初增长0.5亿元。预付长期款前五大支付对象账龄符合合同约定与行业惯例,与公司无关联关系,未结转原因合理,且与在手订单增加相匹配。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