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晶合招股书解读:净利飙升304.6%,营收却现28.4%下滑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拟冲刺港股IPO,此次招股书全面展现了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其中净利润在2024年较2023年增长304.6%,而2023年营业收入较2022年下降28.4%,如此大幅的数据变化背后,公司经营究竟面临哪些状况与挑战?以下将深入解读。

业务聚焦12英寸晶圆代工,构建完整服务模式

专注晶圆代工,业务多元拓展

合肥晶合专注于12英寸纯晶圆代工,提供150nm至40nm技术节点服务,并积极推进28nm平台发展。业务覆盖DDIC、CIS、PMIC、Logic IC、MCU等领域,凭借技术实力广泛涉足多应用领域。

构建生态,定制服务

其商业模式围绕为客户提供从芯片设计到代工生产的完整服务。通过与设备、原材料、IP及EDA供应商合作,构建生态系统,为客户定制解决方案。同时,遵循结构化业务流程,确保产品可靠准时交付。

财务数据波动明显,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营业收入:整体增长,阶段波动

  1. 增长趋势显著:2020 - 2024年,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57.3%。但各年度表现有所不同,数据如下:
年份 营业收入(人民币千元) 变动情况
2022年 10,025,500 -
2023年 7,182,744 较2022年下降28.4%
2024年 9,119,580 较2023年增长27.0%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 4,331,126 -
2025年上半年 5,129,794 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8.4%
  1. 变动原因剖析:2023年营收下降,源于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在2022年需求激增后暂时收缩。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恢复。

净利润:波动剧烈,原因复杂

  1. 波动情况突出:2022 - 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净利润情况如下:
年份/期间 净利润(人民币千元) 净利润率 变动情况
2022年 3,156,196 31.5% -
2023年 119,165 1.7% 较2022年大幅下降
2024年 482,197 5.3% 较2023年增长304.6%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 194,844 4.5% -
2025年上半年 232,000 4.5% 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9.1%
  1. 原因深度分析:2023年净利润大幅下降,与营收下降及行业周期性等因素有关。2024年大幅增长,得益于营收增长及公司运营优化。2025年上半年保持稳定增长。

毛利率:先降后升,成本影响关键

  1. 数据呈现波动:2022 - 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毛利率如下:
年份/期间 毛利率 变动情况
2022年 43.1% -
2023年 20.3% 较2022年下降22.8个百分点
2024年 25.2% 较2023年上升4.9个百分点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 24.1% -
2025年上半年 24.6% 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0.5个百分点
  1. 变动因素解读:2023年毛利率下降,因营收下降致规模效应减弱,且成本控制难度增加。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有所上升,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升级及成本管控。

净利率:随净利润波动,关联紧密

  1. 趋势与净利润相似:2022 - 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净利率如下:
年份/期间 净利率 变动情况
2022年 31.5% -
2023年 1.7% 较2022年大幅下降
2024年 5.3% 较2023年增长明显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 4.5% -
2025年上半年 4.5% 与2024年上半年持平
  1. 变动原因阐释:主要受净利润变动影响,2023年净利润大幅下降致净利率降低,2024年净利润增长带动净利率上升,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稳定使净利率保持不变。

营业收入构成:业务线与区域各有变化

  1. 业务线构成变动:往绩记录期间,大部分收入来自DDIC。但自2024年起,DDIC以外芯片(如CIS及PMIC)收入快速增长。
年份/期间 DDIC收入(人民币千元) 占比 CIS收入(人民币千元) 占比 PMIC收入(人民币千元) 占比
2022年 7,142,616 71.2% 1,107,009 11.0% 958,011 9.6%
2023年 6,090,289 84.8% 433,399 6.0% 434,015 6.0%
2024年 6,155,358 67.5% 1,574,237 17.3% 802,449 8.8%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 2,968,223 68.5% 694,659 16.0% 389,296 9.0%
2025年上半年 3,109,391 60.6% 1,052,247 20.5% 619,383 12.1%
  1. 区域构成情况:公司在中国大陆及大陆以外国家/地区均有业务。
年份/期间 中国大陆收入(人民币千元) 占比 中国台湾收入(人民币千元) 占比 其他国家/地区收入(人民币千元) 占比
2022年 5,489,022 54.8% 3,674,937 36.7% 861,541 8.5%
2023年 3,700,724 51.5% 2,943,982 41.0% 538,038 7.5%
2024年 5,302,833 58.1% 3,331,249 36.5% 485,498 5.4%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 2,585,678 59.7% 1,478,378 34.1% 267,070 6.2%
2025年上半年 3,059,823 59.6% 1,647,968 32.1% 422,003 8.3%

关联交易多样,部分获豁免处理

关联交易情况

公司与合肥建投及其联营企业等关联方有交易。包括向关联方采购公共事业、租赁物业,以及合肥建投为公司融资提供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豁免情况说明

部分交易因比例低获全面豁免,担保及反担保交易因金额大须遵守相关规定,但已获豁免严格遵守公告、通函及独立股东批准规定。

财务挑战凸显,行业与研发影响大

行业周期性冲击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明显,2023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收缩,公司业务也经历短暂收缩期。虽随后复苏增长,但未来行业波动仍可能影响公司营收、利润及产能利用率。

研发投入难题

为保持竞争力,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2022 - 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研发开支不断增加,这可能短期内影响盈利能力与经营现金流,且研发成果不确定,若无法实现预期,将影响公司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同业对比:排名前列但竞争激烈

排名与增长情况

按收入计,2024年公司是全球第九大、中国大陆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2020 - 2024年产能和营收增长速度全球第一。

竞争压力分析

但行业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公司需巩固技术、客户关系等优势,应对竞争。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高,风险不容忽视

客户集中风险

往绩记录期间,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少数客户。各年度/期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60%,最大客户收入占比超16%。依赖少数主要客户,可能因客户订单变化面临风险。虽公司实施策略拓展客户群,但能否成功缓解客户集中度风险存在不确定性。

供应商集中挑战

公司供应商主要包括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往绩记录期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近40%,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超10%。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受多种因素影响,若供应中断或成本上升,将影响公司生产与经营业绩。公司虽采取措施分散供应商群体,但仍需强化供应链韧性。

股权结构稳定,国资背景助力

控股股东情况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合肥建投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9.74%,为控股股东。其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有公司股份,且建投资本及合肥芯屏与合肥建投构成控股股东组别。

其他股东情况

公司股东还包括力晶创投、华勤技术等,股权结构稳定,国资背景或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持。

核心管理层经验丰富,激励多样

履历经验丰富

管理层由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资深人士组成,核心人员行业从业年限超30年,具备国际视野与卓越领导能力。

薪酬激励多样

以薪金、津贴、奖金、实物福利、股份支付及退休金计划供款等形式提供薪酬。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促进公司长远发展。

风险因素多,发展需谨慎

技术与市场风险

行业技术迭代快、市场需求多变,公司若不能适时采用新技术、适应市场变化,可能影响竞争力。新技术平台开发风险大,若需求未达预期,将影响财务表现。且公司收入集中于少数技术平台,多元化服务拓展若不成功,也将带来不利影响。

竞争风险

行业竞争激烈,竞争对手技术改进或推出新技术,可能使公司产品竞争力下降。部分对手资源优势强,公司若无法维持优势,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可能下滑。

供应链与产能风险

运营依赖原材料和设备供应,供应中断或成本上升将影响生产。产能管理若不善,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低或无法满足订单需求,影响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其他风险

包括知识产权保护风险、业务依赖关键人员风险、国际贸易政策及监管变化风险等,都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