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孩子食用同款蛋白酶后血铅超标,哪些地方存在食品安全漏洞?

多地孩子食用同款蛋白酶后血铅超标,哪些地方存在食品安全漏洞?

江苏一位母亲手持身份证实名举报:6个月大的婴儿因持续服用"维态美蛋白酶"两个月后,血铅值飙升至174.14μg/L,确诊铅中毒。送检发现该蛋白酶铅含量达17.6mg/kg,超过婴幼儿食品标准近20倍。这并非孤例——此前甘肃天水幼儿园233名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刚引发关注,更多家长开始追溯孩子接触的同类产品。经调查,问题竟出在配套玻璃滴管的刻度油墨含铅,酸性环境下铅元素迁移至蛋白酶中,最终酿成悲剧。

一、滴管油墨含铅:被忽视的"毒源"

上海市监局联合调查组经多轮检测,锁定问题根源:配套玻璃滴管刻度线的油墨层含铅。当滴管接触蛋白酶(尤其酸性环境)时,铅元素发生迁移污染食品。涉事玻璃滴管供应商为江苏丹阳市恩承玻璃加工厂,因违规供应非食品级产品,其负责人已被刑事立案。维态美公司紧急召回配有问题滴管的多批号产品。更令人警醒的是,该产品以"蛋白酶复配食品添加剂"之名销售,却无相关执行标准——事实上,国家规定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不得直接供消费者添加至婴幼儿食品。

二、儿童为何首当其冲?生理弱点放大风险

铅对儿童的伤害远甚成人,原因有三:

吸收率高、排泄差:儿童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10倍,排铅能力仅30%。未发育完全的血脑屏障更让铅长驱直入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

行为习惯高危:摸墙、啃玩具、吸手指等行为,使含铅灰尘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体内。

标准滞后:我国儿童血铅干预值仍为100μg/L,而WHO建议值为50μg/L。若按国际标准,全国数百万儿童需立即干预。

三、生活暗藏"铅陷阱",厨房母婴店成重灾区

除问题滴管外,日常用品潜藏多重风险:

玩具文具:鲜艳铅笔、橡皮、涂鸦笔的含铅染色剂,被孩子啃咬后直接摄入。

劣质餐具:彩绘陶瓷碗盛酸性食物1小时,铅析出量可超国标;劣质锡箔纸、水晶玻璃杯遇热释铅(甘肃事件即因含铅颜料掺入食品);电商平台"9.9元包邮"不锈钢碗未标注执行标准,镍析出量超标。

环境迁移污染:铅矿冶炼厂周边土壤空气含铅高,工人衣物携带的铅尘可混入家庭饭菜。2006年甘肃徽县冶炼厂事件导致90%儿童血铅超标。

四、监管漏洞与维权困境

江苏宝妈在5月体检发现异常后维权无果,直至7月天水事件发酵才引发重视。这暴露地方监管反应迟滞。更严峻的是,大量"三无"食品借"手工自制"噱头流通:深圳4岁男童饮用现挤羊奶感染布鲁菌病;电商平台无资质溶豆、磨牙棒、肉松等,其生产环境与原料安全无从保障。

防线必须亲手筑牢

从甘肃幼儿园到江苏婴儿,血铅超标事件揭开了食品接触材料监管的盲区。当玻璃滴管刻度线、彩绘碗釉料、劣质不锈钢都可能成为"毒源",家长需立即行动:

检查孩子餐具玩具,认准"无铅毒"标识,避免彩绘陶瓷;

用湿巾擦拭文具,制止啃咬非食品级物品;

通过牛奶、瘦肉、柑橘等补充钙铁锌硒,竞争性抑制铅吸收;

湿拖把清洁地面,老旧墙面检测铅含量。

若孩子出现多动、生长迟缓、磨牙等症状,务必检测血铅——正如甘肃家长跨省检测才撕开地方隐瞒的真相。当标准滞后于现实,监管追不上风险,每一个家庭都需成为最后的防线。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