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1
这届年轻人,已经对上个时代的成功学不感兴趣了。
一个具体的表现是,社交媒体上“45岁普通人提前退休指南”的帖子,已经取代了“30岁实现财富自由”的帖子,成了新的流量爆款。
对比一下时代环境就明白了。
先是经济已经实打实地走到了下行周期。2025年一季度的GDP增速为5.4%,较2015年同期(7.0%)下滑近2个百分点,更不及2010年高增长期(11.9%)的一半。
来源:国家统计局
当年的大中小企业都在一门心思做大做强,豪掷千金搞扩张,现在变成了一门心思琢磨降本增效,裁员收缩搞精简。
对于普通人的体感大概就是,以前你不确定身边谁突然就创业成功一夜暴富了,现在你不确定身边谁突然就被裁员失业一夜破产了。
再是银行利率已经跌破地板价了。2015年是各大银行不惜纷纷上浮利率抢存款的时代,3%的一年期存款利率随处可见。但到了2025年,六大行纷纷连续几轮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一年期定存利率已经全面跌破1%,且仍然有继续下行的趋势。
六大银行官网最新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你手里有10万元就已经超过了全国居民人均存款数额,但10万元存银行,一年活期只有50元利息,一年定期只有950元利息。
即使你拥有100万存款,已经打败了全国99%的人,但存银行吃利息的话,一年活期只有500元利息,一年定期只有9500元利息。
照目前这个利率,说实话,想靠这个利息做点什么,是不太可能了。
当经济周期基本告别暴利时代,一夜暴富和靠存款利息躺平的梦自然也双双破碎。对于普通人而言,合理放低预期,放平心态,把目光放长远,才是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破局之道。
正因如此,已经清醒的年轻人们不再迷信30岁实现财富自由的故事,那些45岁退休的计划,成了他们更愿意践行的人生范本。
毕竟,人生这场马拉松太累了,最理想的莫过于后半程不想跑的时候,钱还能替我继续长跑下去。
2
在确定性逐渐崩塌的时代,普通人如何培养与不确定性长期共处的智慧?
刚满30岁就想着提前退休的陈曦的策略是,从今年就开始给自己攒养老金。
作为资深大厂牛马,陈曦曾深切体会,那些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如何一点点削弱她对生活的掌控感。
平日里,连轴转的项目会议是常态,于是不规律的三餐和匆匆扒了两口就得赶去会议室的日程也成了常态。临时加班应对突发情况是常态,于是原本的运动计划和生活安排被打乱也成了常态。
工作上太多的不确定性,让她已经记不清缺席了多少次朋友的聚餐,取消了多少次旅行计划,她只记得,曾经无数次暗暗发誓攒够钱就不干了,找个十八线小城躺平。
可是,攒多少钱算够呢?
钱一天没攒够,日子就一天不能好好过么?
在一次突然的生病住院之后,陈曦意识到,被时代、工作、欲望的不确定性推着走是没有尽头的,她能把握住的从来不是充满不确定的未来,而是现在就能确定的每一个日常:
一餐一饭,一个安稳的觉,一天半小时的读书打卡,一周三次的运动锻炼,一个固定存钱的账户。
当日常小事开始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主导生活时,她的状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混沌的生活开始渐渐有了秩序,曾经被透支的身体开始渐渐变好,固定账户的金额也开始渐渐增长。
这些微小的确定性,给了她重新掌控生活的能力,也重建了她主导人生的信念。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里,她不再寄希望于用一时蛮力去博得巨大即时反馈,而是用最小的心力去做好当下确定的事情,在一段长时间积累后自然收获成果。
她不确定的是,时代什么时候会更迭,自己什么时候会升职加薪。但她确定的是,现在开始一步一脚印为以后做长远打算,在未来就能够收获一份小而坚实的确定性。
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当下每一个可以把握在自己手中的确定性,才是一份谁也拿不走的长期安全感。
3
当奋斗的年纪撞上低迷的时代,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要想真正摆脱焦虑和迷茫,只有将目光瞄向更长远的未来,建立起坚实的长期主义希望。
第一财经发布的《2025年轻人存钱小调研》显示,约70%的受访者存款已超过10万元,存钱的原因多围绕长期目标,“应对未来突发情况”“提前退休/为自己养老”“未来买房/子女教育”等大头开支原因位居前列。
准备一笔面向未来的长钱,成了从暴利时代步入微利时代后,年轻人逐渐形成的财富积累共识。
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偶然。
经济周期有轮转,理财策略自然也有变化规律。
从专业理财角度,“准备一笔长钱”的资产规划,正符合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在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并分析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后,总结出的“家庭资产配置四象限原则”——
任何一个人或家庭,手里的钱都可以划分为四笔。
首先是占比10%的短钱,用于短期消费。平时的吃穿住行,生活开销就从这里出,既能保障你的日常生活,又能从总量上控制你的冲动消费,那种花了钱又后悔的情况发生概率也能直线下降。
其次是一笔保命钱,占比20%,用于防范健康风险。现代人节奏快压力大,难免遇上个小病小痛小意外的,这就是专款专用的身体老本钱,能让你兜里有粮遇事不慌,身体小零件出点毛病也能及时去调理。
再次是占比30%的进取钱,用于博取更高收益。你看着心痒痒的股票基金项目投资,搏一把的勇气就从这里来,这个比例非常合适,赚了那当然好,要是损失也在可承受范围内。
最后是占比40%的长钱,是所有钱中的压舱石,用于五年十年以上未来的要用的钱。这笔钱的核心特性就是不追求短期暴利,而是追求长期复利的确定性增长。
为什么“长钱”的占比最大?
因为这是你畅想未来的底气。
不想一辈子打工,这可以是你的创业准备金;不想随大流卷孩子,这可以是你给孩子托底的教育金;不想辛苦工作到65岁,这可以是你提前退休的底气;不想重复无聊的人生,这也可以是你若干年后去留学重返校园、去环球旅行实现人生梦想的专属小金库。
不仅常见的养老金、教育金储备都属于“长钱”,给你辞职不干底气的“去你的基金”、从容面对经济下行和家庭变化的“安全垫资金”,也都属于“长钱”。
对于普通人而言,“长钱”最大的价值就是“长”。
“长”到能帮助你穿越周期,用锁定长期收益对抗利率下行;“长”到能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复利的巨大威力,让财富稳定增长;“长”到能克服冲动消费的人性弱点,让未来需要用钱的那一刻可以真正拿出钱来。
在经济波动、利率下行的时代,一笔看似缓慢、保守的“长钱”,却是普通人穿越经济周期、实现财务安全、从容应对未来的长期生存之道。
4
事实上,拥有一笔真正有价值的长钱,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并非普通人所能实现的事。因为这通常意味着高昂的资金门槛、专业的理财规划、稳健的投资渠道。
但在如今经济与利率双双下行的时期,越来越多人开始有了“长钱”意识后,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蚂蚁保上的“长钱保”,就是一个普通人也能拥有“长钱”的办法。
可以上支付宝搜长钱保看看
在专业理财规划中,储蓄型保险是最重要的长钱规划工具之一。原因在于保本稳健增值且保证收益写进合同,可在利率持续下行时代锁定长期复利,锁定确定的未来收益。“长钱保”不仅严格遵循保本稳健增值且收益写进合同的规定,还叠加了互联网的效率优势和大牌保司的风控能力。
你可以完全不操心,坐享稳定的复利效应。你不需要时刻关注对比谁家收益更好一点,你只管存钱,收益就好得很稳定。
最重要的是,投资足够安全可靠。
你可以理解为钱都放进了保险箱,有专人替你看管打理。
简单来说,每一个普通人的长钱规划,都可以从蚂蚁保上的“长钱保”开始。
可以上支付宝搜长钱保,无论是几百万还是几百块,无论是高管精英还是基层打工人,在这里,没有收益和待遇的差距,大家都能拥有稳稳的收益和美好的未来。
经济有起伏周期,市场有盛衰轮回。
越是低利率、低增长的时代,越能凸显稳定长期资产规划的价值。越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下,风险抵御能力非常有限的普通人,就越需要寻找和建立长期的确定性保障。
一笔日积月累的长钱,不仅是我们为长远未来积攒下的安全感,更是帮助普通人穿越周期的确定性力量。
做好细水长流的长钱规划,保障的不仅是我们对未来会更好的信心,还有我们对长期主义人生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