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胡说八道的能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扎心经历?

好心指正别人错处,结果惹对方不快,非要与你争个输赢;

掏心掏肺与人分享秘密,结果对方一转身,就把你的隐私传得人尽皆知;

毫无保留地分享成功经验,结果遭人嫉妒,被背后捅刀子……

都说人心隔肚皮,内外两不知。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秘密会不会成为别人手里的把柄;也不知道,自己的肺腑之言,会不会遭人嫌恶和反感。

与其凡事实话实说,不如圆滑一点,世故一些。

宁可口是心非,也不轻易遗人把柄;宁可胡说八道,也不把底牌坦诚相告。

把自己的底细藏好一点,才是聪明人的明哲保身之道。

商业顾问顾均辉讲过自己回乡探亲的经历。

那年春节,他开了一辆二手车回家。

刚到家门,表哥就迎了上来,对他一番嘘寒问暖:

“你在大城市工作如何?赚得多不多?怎么还开着这样的车?”

顾均辉本想说,自己开了公司,在上海有房有车。

但他转头一想:若是一五一十地透露家底,以后少不了遭人嫉妒,说不定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于是他耷拉下脸来,和表哥倒苦水,说自己工作又忙又累,钱还不好赚。

表哥听了开心极了,又是请他吃饭,就是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盛情款待他。

顾均辉也因此明白了一件事:

适当的“哭穷”,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好感,还能让自己从中获益。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旁人的探问。

若是闭口不答,难免驳了对方脸面;可若实话实说,又会暴露自己的软肋。

倒不如话说三分,有所保留,用半真半假的回应,守住内心的边界。

要知道,你身上99%的事情,别人都不会感兴趣。

之所以追问,要么是出于窥探欲,要么是想在你这寻找优越感。

与其老实巴交地把隐私和盘托出,不如说说假话、打打哑谜,让对方摸不着你的底细。

就像有位作家说的:

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凡事多一些考虑,说话留一些后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周全好自己。

老话常说,亲君子,远小人。

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和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打交道。

或许是喜欢抢功的同事,或许是两面三刀的领导,又或许是阴阳怪气的甲方……

哪怕再不情愿,我们也要硬着头皮,和这些人相处下去。

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不撕破脸皮的情况下,与他们巧妙周旋呢?

电视剧《繁花》里的一段情节,或许可以给我们启发:

爷叔原本是汪小姐的老客户,可后来他得知,汪小姐被同事梅萍陷害,下放工厂。

爷叔对梅萍的行径十分不齿,可他却在梅萍前来拜访时,笑脸相迎,说尽了好话。

爷叔先对梅萍说,自己看人的眼光一向很准,梅萍以后一定能当上科长。

接着,又亲口传授她晋升秘诀:

首先,在穿衣服上要有派头,在人群里,最好让人第一眼就能注意到你。

第二,要拿出主人翁精神,该出手时就出手。

梅萍听了爷叔的话,洋洋自得。

她不仅打扮越来越花哨,还时刻摆出领导的架子,指挥同事、压制客户。

结果四处树敌,直接被上司取消了晋升机会。

爷叔的意图也在此时浮出水面:原来,他是想捧杀梅萍,让她在得意忘形中,自毁前程。

一个人一旦虚荣心膨胀,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把ta攻城掠地。

面对心术不端的小人,直接硬碰硬,只会让对方怀恨在心;

倒不如假意逢迎一番,待对方放松警惕,再诱使其在得意之中,暴露本性。

这远比正面硬刚,更能让小人自食恶果,也能在不动声色间,化解自己的困局。

江湖多诡谲,适当地虚与委蛇,并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生存智慧。

用迂回的方式,把小人捧上高位,再让ta摔大跟头,你就已经在无形中,达到自己的目的。

看过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一天,孔子看到自己的弟子子路,在街上和人争论不休。

走进一瞧,原来是子路坚持“一年有四季”的观点,可对方却高声反驳:“一年有三季,你个榆木脑袋,连这都不知道!”

子路不服气,差点和对方打起来。

孔子忙拦住子路,对那个人说:

“你说得没错,一年只有三季。”

末了,还让子路给对方磕三个头,表示道歉。

看到那人拂袖离去,子路委屈地问孔子:

“一年明明是四季,老师怎么也说是三季。”

孔子回答:“跟一个连四季都不懂的人计较,何必呢?

子路无话可说。

和不讲理的人硬刚,就好比鸡同鸭讲,不仅浪费心力,还会让自己深陷戾气的泥沼。

倒不如放下争辩欲,把占上风的优越感让给对方,才能摆脱无意义的掐架,收获内心的平静。

作家王欣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多年前,她曾发布过一篇文章,有读者留言:

“文章毫无逻辑,难道不是你的主观想法吗?”

王欣看了非常窝火,她又是讲事实,就是举例子,一直到凌晨,还在和对方争辩。

结果对方不仅没被说服,还开始质疑起王欣的写作水平。

王欣也因此忿忿不平了很久。

后来有一天,她去菜市场买水果,要了一斤枣。

旁边一个顾客听了,阴阳怪气地说:

“才买这么点?吃不起呀?你这过得也太寒碜了。”

这次王欣没有反驳,她淡淡回答:“对,我吃不起,您开心就好。”

王欣说,如今她早已不想和烂人纠缠,因为明白了一个道理:

别和我杠,杠就是你对。

人不可能靠争辩就改变一个人,也不可能靠讲理就让人心悦诚服。

在杠精的世界里,自己永远是绝对真理,别人无论说什么,都入不了他的耳。

既如此,不如顺着杠精的逻辑,点头称是。

放弃自我证明的执念,不和对方争高低;收起针锋相对的冲动,不陷入无谓的口舌之争。

用假意迎合,让对方偃旗息鼓,才是保全自身精力和能量的上上策。

村上春树有句名言:

语言是鲜活的,人也是鲜活的。

活着的人想自如运用活着的语言,就非得有灵活性不可。

身处纷繁社会,难免要和形形色色的关系对弈,与变幻莫测的人性斡旋。

口无遮拦的人,必然要栽很多跟头,走不少弯路;

说话懂得变通,才能避免被恶意中伤,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语言沟通是一门学问,聪明的人,用察言观色代替快嘴快舌,用深思熟虑代替直言不讳。

学会看破不说破,揣着明白装糊涂,才能更好地保全自身,避免一时失言,酿下长久的苦果。

点个,愿我们都能会说话,说对话,在社交场上活得游刃有余。

发布于:山东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